请输入关键字
“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第十讲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讲 秦宣主讲“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理论成果”
来源: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
时间:2021.06.11
6月9日,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市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任务部署,深化思政课特别是“形势与政策”课改革创新,上好党史教育“大思政课”,引导广大青少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坚决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联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举办的“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第十讲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院长秦宣应邀担任授课嘉宾,聚焦“中国共产党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的理论成果”为首都师生授课。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部分师生现场参加学习。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通过中心直播平台和“学习思政课”APP参与线上学习,直播浏览量近10万人次。 秦宣在讲座中首先明确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他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问题的实际需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实际相结合,其过程是一种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流动,马克思主义“化”中国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就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秦宣详细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和主要成果。他表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了三个阶段,产生了五大理论成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一次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经验,相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阐明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秦宣提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意志、国家意志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对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根本指引,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了基本遵循,为全面从严治党、把党建设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首都百万师生同上一堂党史课”网络公开课是面向青少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教育系统“永远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学起来”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开课聚焦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设计主讲内容,将同时作为本年度北京高校“形势与政策”市级示范课,供各高校参考使用。每讲公开课均将通过中心平台直播,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师生可以通过中心平台参与线上直播学习,高校思政课教师可以使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信息库”中录入的手机号码验证登录并观看直播回放。 (责任编辑:林洁)
编辑:徐 小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