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纪宝成校长谈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建设:高水平 有特色 国际性
时间:2009.09.04

“敢下江南觅裕如,成真一梦壮心舒。姑苏城外弦歌起,独墅湖边好读书。”8月10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院长纪宝成在出访美国芝加哥大学途中,喜闻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一期工程投入使用,欣然写下《七绝•闻喜歌》。

“6年了,从2003年7月30日我与时任苏州市委书记王珉第一次谈及我校到苏州高教园区办学、2003年11月20日与时任苏州市市长杨卫泽签署合作办学协议书,到现在即将举行开学典礼,期间包涵了学校领导、参与其事的教职工和苏州相关同志们的多少辛劳和汗水!”日前,纪宝成校长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是中国人民大学新的增长点,实现十年腾飞的战略举措,是更好地落实‘立学为民 、治学报国’办学精神的实践。”

记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即将在9月6日开学,这将在中国人民大学的发展史上写下重要的一笔。请问学校在长三角地区开创这项事业,出于怎样的战略思考?

纪宝成校长:进入新世纪以来,作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和研究的重镇,中国人民大学一直在思考探索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长三角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也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苏州是长三角的核心区域,苏州工业园区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试验田,我们在苏州创办研究院,将有助于学校更好地结合实践,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更直接地发现、回答和解决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出现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所以说,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将努力成为中国人民大学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一个示范区;努力成为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一块试验田;努力成为全面提升学校国际性、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一支排头兵。

新世纪以来,人民大学积极倡导和推动繁荣发展人文社会科学、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获得了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肯定、认同与支持。但同时我们也认识到,越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深入推进,越是综合国力竞争日益加剧,就越凸显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加强社会对人文社会科学的重视,加强人文社会科学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的需要就越迫切。

创办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立足于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和长三角地区的核心区域,有利于人民大学探索实现思维创新、制度创新、办学模式创新,有助于把学校的知识优势和人才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的动力并提升学校的学科辐射力和影响力,从而更好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理论保证和智力支持。应该说,全力打造宣示人文社会科学在现代化建设中重大作用的基地,让人文社会科学进一步走向世界,在中国人民大学建设“人民满意,世界一流”大学进程中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记者:作为中国人民大学唯一的京外校区,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与校本部有何联系与区别?

纪宝成校长:苏州研究院不是人民大学的分校,也不是办成独立学院,它是中国人民大学办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创建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某种意义上是高校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我们并不是在苏州复制一所人民大学,而是按照“高水平、有特色、国际性”的定位,发挥学校学科优势并结合苏州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进行的“延伸办学”。我们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学校部分应用类优势学科、长三角地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急需的学科以及部分传统文化学科,促进学院建设成涵盖经济、金融、法律、会计、国学等在内的学科体系,既实现学科建设的原始创新,又服务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解决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

苏州研究院以研究生培养为主,在人才培养上讲究务实,科学研究上讲究创新。苏州研究院将采纳国际化的教学模式和研究方法,以研究长三角区域和全球化发展为主旨,承担包括国际贸易、金融、法律、新闻、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等应用型学科的学生培养及课程支持等教学任务,为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为长三角地区及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在整体定位上,苏州研究院将建设成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实践的基地,未来的全球化研究中心,学校相关机构的延伸平台。

记者:历经六年心思三年辛劳,研究院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进展如何?

纪宝成校长:苏州研究院占地面积约12.7公顷,建筑面积约为10万平方米。目前已经竣工的一期建设面积约为6.6万平方米,包括综合教学区、教育行政管理区、图书馆(教育辅助区)、高级学员楼等,可满足2500人教学科研需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国际学院分馆配备有中英文图书阅览室、期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数码影院等先进设施以及国内最先进的远程视频会议系统等。同时,校园内全部覆盖无线网络,学院提供教授一人一间工作室、副教授两人一间工作室,还为各研究所、教研组、课题组配备了完善的会议服务系统。总之,举全校之力,依托苏州高教园区的整体条件,学院将努力营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

苏州研究院按照专任教师、校本部派出教师和聘任教师相结合的原则组建教师队伍,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学历层次高、专业结构好、学缘结构优、科研能力强、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将满足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需求,为提高教学科研质量提供有力的保障。在师资、职员队伍建设,人事、分配制度等方面,苏州研究院都将进行新的探索,体现精简、高效、现代的特点。

同时,苏州研究院先后与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联合国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已在开始探索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应当也必定会成为人民大学在华东地区的重要国际文化交流平台。

记者:校园文化的熏陶是人才成长的重要因素,学院将如何融合人大文化和长三角文化创造育人环境?

纪宝成校长:在70多年的办学历程里,中国人民大学积淀和凝练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立学为民,治学报国”、“始终奋进在时代前列”等影响深远的精神理念;历经2500多年吴楚文化和改革开放30年浪潮的洗礼,苏州这座文化名城兼具了深厚的历史传统和开放的时代气息。我们要继承和弘扬学校的精神理念,同时结合当地的文化,依托长三角地区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与苏州高教园区各院校的交流合作,吸取融合各方面的优秀文化,形成融涵中国人民大学校本部、苏州研究院、高教园区三重校园气息的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

记者:国际学院即将举行隆重的开学典礼,您对即将入学的同学们有什么期望?

纪宝成校长:可以说,今年迎来的学生既是受教育者又是创造者。学校将全力为同学们提供良好的教学与服务,并希望同学们共同参与探索延伸办学的新模式和前沿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为建设和谐园区作出自己的贡献。

  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地处苏州市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园区内入驻了众多知名大学的研究院和办学机构,这里是没有围墙的校园。希望同学们广泛吸取知识,积极加强交流,自觉弘扬学校优良传统,保持高水平、高素质、有理想、有情趣,在园区里树榜样,显风采;希望同学们以“国民表率、社会栋梁”为成长成才目标,坚持“明德、博学、求是、笃行”的学术品格和“忠诚、勤勉、朴实、友爱”的道德人格,实现自身的德智体美雅全面、和谐的发展。

(编辑:张丽)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