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国人民大学2024—2025学年春季学期工作部署会暨2024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仪式举行。
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总结成绩、分析形势、明确任务、部署工作,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主题,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推动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以“先锋”姿态坚决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
2024年度,学校涌现出一大批优秀集体和先进个人,为学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作出了积极贡献。党委书记张东刚、校长林尚立,党委常委朱信凯、郑水泉、王易、冯仕政、郑新业、支晓强、青格勒图为获奖代表颁奖。林尚立宣读学校表彰决定,共有103个次集体、467人次教职工受表彰。
党纪学习教育工作团队、师德师风建设团队、通州校区先期运行保障团队、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和质量提升工作团队、学校新媒体运营工作团队、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成果发布工作团队、“陕公大学堂”组织工作团队、“先锋”社会实践工作团队等8个团队荣获“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贡献奖”。
(中国人民大学2024年度贡献奖与各集体奖项获奖团队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先进工作者”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优秀个人”“管理创新优秀个人”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优秀辅导员”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征兵工作优秀个人”“本科生军训优秀个人”“学工系统学生骨干培养计划成员特别贡献奖”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教育工作优秀个人”“安全稳定工作优秀个人”“综合服务保障优秀个人”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工作优秀个人”“科研工作优秀个人”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人才人事工作优秀个人”“招生工作优秀个人、招生贡献奖”“学生就业创业工作优秀个人”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外事工作优秀个人”“财务工作优秀个人”“工会工作优秀个人”获奖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服务保障特别贡献奖”获奖代表)
张东刚主持会议并讲话。他指出,2024年是中国人民大学砥砺前行、硕果累累的一年。全体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航向,进一步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淬炼“育”的本领、秉持“创”的劲头、发扬“闯”的精神、锻造“实”的作风,始终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在高扬旗帜领航向、立德树人作示范、服务发展勇争先、人才建设聚合力、融通中外再推进、深化改革走前列等方面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书写了“强国建设、人大有为”的时代答卷。
张东刚指出,当前是学校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黄金窗口期,要清醒认识推进改革发展还存在的“六种本领恐慌”,即“见微知著”的改革敏锐、“远近结合”的改革谋划、“连点成线”的改革智慧、“攥指成拳”的改革协同、“突破惯性”的改革锐气、“动真碰硬”的改革担当存在不足。希望大家自觉对照检视,主动增强自身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张东刚就2025年工作提出要求。他强调,2025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是教育强国建设全面布局、高位推进之年,也是学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走好“新路”的关键之年。今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持续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精神,认真抓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贯彻落实,以新布局构建新格局,以新改革推进新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新人大,一往无前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的宏伟目标接续奋斗。一是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落细。要加速学校《关于新时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意见》方案落地,全面梳理和吸收广大师生意见建议,把改革发展重点任务和举措落实落细,以改革添动力增活力;要加强系统谋划,集中力量编制好《面向2037建校百年远景规划纲要及专项行动计划》,站在全局高度、运用系统思维找准人大的新定位、新方位,以“大规划”引领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要加强宣介和组织落实,最大程度凝聚起广大师生的磅礴合力,打开干事创业的新天地。二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大工程”。要持续实施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工程”这一“一号工程”,在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方面充分展现学校“第一所”的政治担当、发挥学校“独树一帜”的办学优势;要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旗帜,引领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聚焦中国式现代化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将学校奋力打造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研究阐释和宣传普及的高地。三是做好党建基层共建“三年行动”收官总结。要强化“党建激活”,持之以恒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学院激活”,优化提升校院两级治理;强化“青年激活”,推进干部教师管理分类施策、有效联动。四是推动“大中小幼教育一体化”综合改革。要拿出一套系统性、科学性、创新性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总体方案,积极探索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协同育人机制,实现大中小幼育人链条贯通衔接、紧密联系、有机统一,构建起贯穿青少年成长全过程的一体化、阶梯式培养体系。五是大力发展新质理工学科。要坚持前瞻牵引、未来牵引、战略牵引、需求牵引,大力发展新文科、新理科、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五新”学科,强化“五新”学科有机融合、有机交叉,着力打造新的学科建设范式和未来科技的新增长点。六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坚持多措并举强化政治监督,进一步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压实全面从严管党治校政治责任,强化巡视整改和成果运用,加强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为奋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提供坚强保障。
张东刚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深刻改变高等教育的管理方式、发展模式、教学方式、科研范式。必须深刻理解创新引领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勇于变革,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激活学校发展的新动能。必须充分依靠青年成就未来,更加重视青年、激活青年、发展青年、依靠青年,以赢得青年来赢得人大未来。必须牢牢坚持自信铸就辉煌,坚定学校发展的战略信心,增强改革攻坚的紧迫感和历史担当,以自立自信自强赢得未来。必须深刻把握开放造就卓越,通过开放合作、共享资源、激发竞争提升发展动能,开门办学、开放办学,实现各类资源破壁重组、增值赋能。全校师生要统一思想、抖擞精神,提振干事状态,拿出开年即冲刺的昂扬斗志,以坚定不移的信仰、一往无前的信念、能打必胜的信心、科学有效的办法,在把准“势”、抢抓“时”、齐心“干”、力求“效”上下功夫,奋力建设守正创新的“新人大”、与时俱进的“新人大”、快速发展的“新人大”。
林尚立作新学期重点工作部署。他强调,要立足“聚”“转”“改”三个关键词做好新学期工作,明确发展“聚”焦,突出系统“转变,全面深化“改”革,为奋力走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林尚立指出,2024年是学校旗帜高扬的奋进之年、育人育才的创新之年、服务发展的实干之年、深化改革的发展之年。当前,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对教育科技变革和人才培养模式产生深远影响,也为学校变革发展、创新开拓带来新机会、新空间。作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中国人民大学更应以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积极融入教育科技变革浪潮,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推动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升级,持续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更加注重跨学科交叉融合,在教育强国建设“龙头”当中发挥引领作用,为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大的力量。
林尚立从八个方面部署新学期重点工作。一是坚持以谋划为先,在战略规划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要聚焦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要,统筹兼顾纵横两个维度,构建具有生命力的学科生态,着力布局超一流学科的建设,抓住变革和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推动学校整体发展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二是坚持以育人为本,在加快健全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树立新理念,在深入学习、专业训练、开放创新、AI机制、治理设计、综合素质等关键点上发力,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要探索新路径,健全“大思政”工作格局,推动学生夯实基础、锻造能力、全面发展,强化领导能力训练。要锻造新链条,搭建育人平台,创新教学研关系,推进招培就联动,以广阔学习空间与成长天地助推学生成长成才。三是坚持以协同为要,在加速推动“多校区联动”发展上取得新突破。要立足“多校区联动、一体化发展”战略布局,探索完善“一校多园”办学布局,在学科设置上体现“智慧性”,在办学特色上提升“国际性”,在校区建设上增强“综合性”,拓展延伸形成办学增量。四是坚持以治学为根,在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以超一流学科建设为引领,推动一流学科建设提档升级,布局急需新兴学科,深化学科交叉融合创新,推动学校科研创新生态和人才培养生态提升。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以党的创新理论引领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持续精准发力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五是坚持以致用为纲,在加快构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矩阵上取得新突破。要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构筑服务国家战略矩阵,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支撑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核心功能,扛起国家治国理政工程建设职责使命,推动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六是坚持以强师为基,在加快建设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上取得新突破。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完善高水平人才集聚的生态体系、制度体系、评价体系,形成“人才资源高、人力资源盛、研究人员精”的发展态势,奋力打造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领域的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七是坚持以互鉴为方,在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重要教育中心上取得新突破。要紧紧围绕国家全球战略和双多边关系,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涵育全球战略人才,当好融通中外文明的先行使者,打造学校国际交流合作发展新格局。八是坚持以改革为力,在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上取得新突破。要构建改革破局新机制,加快推进数智校园建设,完善办学条件保障,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新跨越,让中国人民大学真正成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先锋力量。
校长助理,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学校教代会常设主席团成员,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各学部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副主席、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学校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代表,全体中层干部、正科级干部,获表彰的集体和个人代表近800人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