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一位老师 一个同学 一件往事
时间:2012.07.29

一位老师使学生赞不绝口;一个同学让大家刮目相看;一件往事令人们感慨不已……

岁月留金

从一九七八年上大学到毕业留校至今,我在这三十年间认识了上千位老师,其中让我最敬佩的是赖志金教授。

我是学英语的,那时,经常能见到一位女老师,在我们班的宿舍里辅导同学们学德语。有时她在纸上写写画画,不厌其烦地给同学们讲解;有时她手拿课本,一字一句地带着同学们朗读,总是那么认真负责、耐心细致!

我问学德语的同学:“那是你们的德语老师吧?”

“是的,她叫赖志金。”

“这老师对你们真好啊!”

“你别看她和颜悦色的,其实对我们要求可严了,整天督着我们朗读、背书!”

那时我英语学得比较吃力,看见赖老师就想:我们的英语老师要是像她那样该多好啊!……

毕业后我留校工作,还时常看到她在楼道里、在操场上、在校园林荫小路上和学生们在一起畅谈如何学习、怎样做人。

后来,我在学校国际关系学院任党委书记,赖老师在外国语学院任党委书记,我们两个学院又在同一栋楼里办公,工作的机会使我们联系多了,了解也多了。

赖老师见到我,时常谈起当年班里同学的情况,有时她了解的同学情况竟然比我还多、还详细。当她听到有的同学身体状况不好、家庭有了困难,她都出主意、想办法,非常关心、惦念;当她听到有的同学工作取得了成绩、获得了奖励,她都为之高兴!她对学生的真挚关怀令我感动。

多年来,赖老师除了进行德语教学外,还曾做过学生的班主任、德语教研室主任、党支部书记、外语学院党委书记,无论做什么工作她都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心扑在工作上,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是学生的好老师、好同事、好领导。

赖老师年龄大、党龄长,政策水平较高、工作经验丰富,我常向她请教,她总是像当年教我们班同学学德语那样认真细致、耐心周到地给我以指导和帮助,使我受益匪浅。时间长了,我也同她教过的其他学生一样,和她成了朋友。

“(赖志金同志)工作十分出色,是个放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的好党员”;“(赖志金同志)对工作认真负责、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积极热情、开拓进取”;“(赖志金同志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好,积极向上、充满活力”……这是单位党组织对她的评价。

赖老师淡泊明志、辛勤耕耘;摒弃浮躁、默默奉献。她专心教书、科研、育人和管理,在工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她所带的班级曾几次被评为市、校级优秀班集体:她本人也曾多次获得过校级优秀教师、校级优秀共产党员、校级优秀班主任、校级优秀教学奖、全国“宝钢优秀教师”等奖项,得到同学、老师和领导的好评。

现在,赖老师虽然已经过了退休年龄,但因工作出色她又受到、学校委托,赴德国莱比锡孔子学院任中方院长,继续为中德两国文化交流做着贡献。

在工作中,我一直以赖老师为榜样,像她那样工作、学习,卯足了劲努力干,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以为,不管光阴怎样流逝、时代如何变迁,赖老师那种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勤勉的工作精神,都是一笔难能可贵的财富,像金子一样永不变色、闪闪发光!

我今年五十出头了,早已过了激动狂热、崇拜偶像的年纪,但我对赖老师却十分敬佩、非常尊敬。有赖老师这样的老师和朋友——幸福!

人“小”诗“大”

今年十月,我们七七、七八级学友将在北京举办入学三十周年庆典。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可有个理由好好聚聚了!回想大学四年,许多人、许多事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仿佛发生在昨天……

大学四年,我结识了很多人,后来他们中间有几位成了我的好朋友,许晓春同学便是其中的一位。

晓春是陕西汉中人,入学时,他是我们班男生中年龄最小的。班里有的同学已三十出头,而许晓春只有十八岁。他年纪虽小做人却有着一种执着,身体瘦弱做事却透着一种坚强……

由于晓春年龄在班里较小,一些老师和年龄大的同学总以教训的口吻“关心”他说:这个不对、那样不行、应该如何…….,比如他穿喇叭筒裤、擦雪花膏、听流行音乐等等都被认为是小资情调、不务正业,甚至“组织”上还为此专门找他谈话,他们认为晓春年轻幼稚、知之甚少,言行举止毛躁、不够稳重。然而晓春对他们的“教导”却坦然接受,不计较他人态度如何,从不与人争短长,这也许是陕西人特有的憨厚、淳朴使然吧。

虽然晓春不是班干部,但班里的活动他都积极参加,运动会上、足球场边总能看到他为班集体呐喊助威的瘦小身影。别看晓春年龄小,但学习起来刻苦认真、做事踏实、不落人后。他不仅努力学习课内的书籍,而且阅读广泛,特别是对格律诗情有独钟,课余时间同学们经常看到晓春手里拿着一本如《唐诗别裁》、《唐诗三百首》、《宋词选》等诗文集,有空便读。那时,他还加入了学生社团——“诗社”,是其中唯一写旧体诗而且年龄最小的成员。大学期间晓春写了不少诗,可惜那时我对这方面知之甚少、感觉较弱,没能把他的诗词记录下来……

毕业之后,晓春诗兴不减当年,工作之余,他常吟诗填词,现在他已小有名气,诗名已经在西安和网上为人所知。这些年,我们老同学相聚游玩,每到一个景点,晓春和我们一起游览拍照、谈笑风生、吃喝闲聊……,大家从没见他动过纸笔,但过后不久,他的一首首新诗词便接二连三地“问世”了,读罢让人惊喜、令人佩服!

在浙江一次工作会后,大家游览温州楠溪江,晓春吟出绝句三首:

满江山影白云低,夹岸风声带雁啼。

堪笑野身忧国事,扁舟转棹入南溪。

清江落照石桅斜,野渡柴亭半盏茶。

闲向山人寻去路,轻舟一唱出芦花。

山村古镇夕阳残,恣意游人醉倚栏。

只道岩头溪水好,谁知石上捣衣寒?

离校二十年后,我们班同学在北京相聚,同游京郊山外古长城、北京城内老胡同……。晓春回西安后,写信寄来这样的诗句:

神堂峪里杜鹃啼,半入青山半入溪。

小坐毛家红杏下,英雄只说古城低。

闲依滴水竹楼傍,错认燕山是故乡。

身在残墙烽火外,盘溪犹钓十年长。

风尘五月入帝京,二十二年空博名。

后海桥头今又在,夜深依旧卖花声。

在晓春家乡,我们游览了曲江慈恩寺,登杜陵凭高眺远,晓春写到:

慈恩塔外上高台,天色暮阴云未开。

南望杜陵烟雨远,两三飞燕夹风来。

游过西安大清真寺,晓春从网上传来七言绝句一首:

腊梅开过旧栏杆,庭院萧萧勒石寒,

曾是塞西驱马客,为谁流落在长安?

在重庆,我们几位老同学游览了千年古镇磁器口、青山绿水金刀峡与令人惊叹的大足石刻等景区,神奇优美的峡江景色和厚重凝练的历史文化,激发了晓春的创作灵感,他写下了许多诗篇,这里选录几首:

《磁器口》

花街小镇傍渝州,一路嘉陵江水流。

同临一树西风夜,几许苍凉话语间。

《金刀峡》

沙溪野渡上扁舟,一里危岩出峡头。

轻点长篙分暮色,半湖青竹半湖楼。

《大足石刻》

宝顶山前见故乡,人情世态在岩墙。

众生悲苦轮回转,觉悟何时出五常。

以下几首,是我们游历了蜀汉三国故地之后,晓春写下的:

《秦岭之南》

车入山南景不同,天青云淡树生风。

三千蜀道由兹去,一路秋香九月红。

《武侯祠》

初阳如烛雾如纱,北伐道边秋树斜。

长恨年年三月八,旌旗只作女儿花。

《剑门关》

轻车载雨乱云间,蜀道悠悠十万山。

曾是诗人长恨路,而今唯有剑门关。

《剑阁翠云廊》

关前最断蜀人肠,一入剑门皆故乡。

此去成都三百里,青山处处翠云廊。

晓春是个热心人,有空常打听各位老同学们怎么样了?大家身体可好?同学见面聚会时,晓春更是忙这忙那,若是在他家乡聚会,他更是不顾身体,给同学接风洗尘、陪吃陪喝、买票送票、饯行送站……逢年过节,他常给大家发短信、打电话,问候同学身体是否安康、祝贺节日快乐。他曾借用电影里的一句台词说:同学聚会“一个都不能少!”同学们几年不见,联系中断,他就用“google”搜、“百度”找,有了线索便打电话询问,用这种方法晓春曾找到近四十位老同学的新联系方式。在《校友录》里晓春曾这样写到:“即使是在网上或电话中相聚,也都让人激动,希望同学之间的友爱能温暖到每一个人。”

他关心、惦记着老同学,常以诗词传友情,如:

《赠叶大姐》

独秀峰前冷月明,新茶古卷伴平生。

几时青鸟传佳讯,窗外一回芦管声。

《寄向波兄》

慈恩塔上望渝州,曾许秦山几日游。

莫负故人相约事,长安八月桂花稠。

《寄赠小姚》

姚君宛若鹤鸣风,心在千山万水中。

不爱昭阳宫里色,一身清白顶丹红。

《寄祥斌兄》

皇城一别入荆州,夜夜猿声雪染头。

二十二年终有悔,桃花岛上依雕楼。

小刘同学减肥成功,晓春也贺诗一首:

黄花开过上阳桥,半倚栏杆自寂寥。

不禁几番风雨后,重新修得楚人腰。

到同学家作客,他留下《提王怡家宅》:

石池深处是君家,临水窗前几树斜。

不识渝州春色早,海棠犹作腊梅花。

晓春不仅工于绝句,还填得一手好词,律诗也多有佳作。其中既有自身情感的反映,亦有自然景物的描绘;可发幽古之思,可抒时事之怀。

《唐多令·中秋》

寒鹊已鸣秋,终南九峪幽。入溪云,闲落鱼钩。曾慕慈恩题壁客,算究竟,误红楼。

身老爱山游,酒酣韦曲头。更如今,疏远潮流。自诩长安垂钓手,任他是,雨飕飕。

《长亭怨慢 ·玉皇坪》

野村外、风鸣云卷。巨石翻浪,草树离乱。几缕炊烟,直斜青舍绕溪岸。闲人犹入,寻小径、迷回转。此处有谁知,一方土、绿深黄浅。向晚,正蒙蒙细雨,万象如诗如幻。淹留不去,更借得、玉皇残殿。听佛唱、安抚尘心,尽忘却、俗情凡念。纵有许多愁,亦被南山消散。

晓春诗坛文友甚多,彼此唱和,佳作迭出,略举一二,可窥一斑。

《五律·和北鸥兄画中醉》

凭画如临景,春山点翠微。 桃花载舟去,竹笛牧牛归。

樵子负薪立,鹤群惊水飞。松亭诗酒后,半醉卧斜晖。

《湟溪关·和茅兄》

湟溪关上见诗痕,断石荒蓬没驿门。日落千阶鸣杜宇,云飞一涧隐猢狲。长亭自古朝声远,谪路从来月色昏。回首不堪忧国事,长安万里入残樽。

《小重山 ·灞上曲》

灞下长安一望收。古城犹未识,叹春秋。桃花三月老来游。凭高处,看八水分流。岸柳没行舟。此时当最恨,别情幽。经风客泪亦无羞。将又是,点点入梁州。

…………

前几年一次在西安小聚,老同学们一起去K歌,大家随意唱了几首之后,请晓春也来一首,晓春点的是一首老歌《东方红》,音乐响起,前奏之后,晓春便唱上了:“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啊?!没想到,他声情并茂的歌声悠扬动听,散发着黄土地上泥土的芳香,歌声虽透着些土气,但美得撩人,颇具陕北汉子的精神!他唱得太好了!这首歌在“文革”时是我们天天都要唱的,多年来我听了不下3650遍,但我以为晓春唱得是最好的。他真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好同学啊!说也奇怪,我和晓春同窗四载,毕业后二十多年,这次K歌之前,竟然一次也没听过他唱歌,居然不知道他的歌声如此美妙、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猛然间,心中涌起一丝惆怅:啊,人与人之间了解得太少了,互相关心得太不够了,大学朝夕相处四个春秋,竟不如毕业后的偶尔小聚了解得细致深刻……现在我认识到:晓春是个含蓄内敛、清心寡欲,对名利淡泊,重朋友情意之人。大学里和晓春做同学真是缘分,我为有这样的同学感到骄傲和自豪!

夜深人静,伏案而坐,台灯散发着温暖而柔和的光线,我看着当年和晓春在汉中鼓楼前游玩的合影,心里想着和晓春多年相处的日子,笔下写着和晓春在一起的往事,嘴里念着晓春古朴典雅的诗句,耳旁仿佛响起了李商隐的那句“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许晓春,我的好同学!真想你啊!……

入学三十年聚会快到了,金秋十月,让我们北京见!

一件往事

前一段时间,看了一部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有一句口头禅:“做有意义的事!”不由得让我想起在上大学时的一件往事。

一九七九年初,按照学校规定,我们离家较远的一些同学,住进了学校青锋机床厂的“十八间房”宿舍。它坐落在校工厂的大院内,里面杂草丛生,堆放着大量的煤、砖、土等,厕所离宿舍较远,冬天去厕所是件痛苦的事。

在一个寒冷的夜晚,我们男生宿舍像往常一样,同学们又海阔天空、没完没了闲聊到深夜,渐渐地有人睡着了,屋里安静下来,这时老刘起床上厕所。他刚一推门,一股寒风吹进屋来,他迈出门只向前走了几步,便哆嗦着说:“真他妈冷!我就这儿解决了……”

睡在离门近的老法冲他说道:“你这老流氓,旁边就是女生宿舍,人家看着呢!”“别瞎扯了,这么晚,她们早睡了!”老刘话虽这么说,但他还是下意识地回头向旁边的女生宿舍看了一眼,突然他惊呼:“哎呀,不好!”他边说边跑回屋里,“有个女生正趴在她们宿舍门口地上,可能出事了,哥儿几个快起来看看!” “真的?”老法说,“那快去看看!”我们几个急忙穿好衣服跑出房门,奔向女生宿舍。

到了她们房门口,大家手忙脚乱先扶起门口那位女同学,拉开门、点亮灯,只见屋里几位女同学都横七竖八、东倒西歪晕倒在那儿,屋里散发着很浓的煤气味,有人说了句:“她们是煤气中毒了!赶紧想办法抢救!”我们分头行动,有的弯腰搀扶起她们、有的去开窗通风、有的回去拿自己的大衣给女生穿上……这时有人提醒说:“赶紧去找大夫、叫救护车!”“谁去校医院?”

“我!”忙乱中,我来不及找自行车钥匙,边答应边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向校医院狂奔!那时我是校长跑队员,在比赛中有名次,跑这几百米不算啥。很快我跑到校医院,急得见门就敲,很快叫醒了值班大夫,我对大夫说明了情况,他们听后,边准备药箱边联系救护车,一位大夫对我说:“你们快把女生们抬到空气流通的地方,注意保暖别着凉!”看着大夫紧张地准备,我转身往回跑去报告情况……

几天后,我从教室回到宿舍,老法对我说:“隔壁的女生都好了,刚才她们来向咱致谢,还特别提到并感谢‘跑去校医院送信的那位同学’”。


一晃三十年过去了,这事仿佛就发生在昨天,这是大学四年里,我做过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原文链接地址:http://www.rendaxiaoyou.cn/news/rdjs/2008101602.htm


编辑:人大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