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赵素英:一个女人的华丽与平凡
时间:2012.07.29

初识赵素英,就觉得这个女人背后充满故事:事先耳闻她的人生经历风云起伏,想象中是一曲绚烂的华彩乐章。然而,所有的色彩都在她本人面前——凝固、褪去,过滤为最最本色的平凡。沧海一粟,她是这样站在时间的座标上,以历史的眼光评价自己。大浪淘沙,繁华滤净,只有真正谦逊自信而又大智若愚的人,才会因为简单而分明。


当赵素英一袭黑色便服,毫无粉饰地走进我们的办公室,很轻松地坐在对面沙发上,开始她的“答记者问”时,就不禁为她的随意而动情。没有一点点架子,没有任何刻意的设防,没有丝毫急欲表现的张扬,所有的只是平凡,是和你我一样让人感觉“百姓”的平凡。但几个提问之后,你一定从心底不敢怠慢眼前的这个女人,言谈间流露的丰厚内涵会油然激发你的尊敬。这,正是她的过人之处。

“用男人的态度做事,用女人的心态做人”,赵素英总是有这样经典的归纳。两个多小时的谈话很愉快地进行,我们像寻宝者一样,充满好奇地探究平凡背后的美丽故事,感受一段华丽而不张扬的个性人生……

青年壮志

  从小到大,赵素英的聪明勤奋一直得到大家的公认。


  在1977年考上人民大学之前的十年里,她一直是北京京棉一厂的纺织女工,从事的是与校友郝建秀一样的挡车工。这是女性工人中“著名”的辛苦工作。每天白天,赵素英要在满天飞舞的棉絮和震耳欲聋的噪声中,来回走出六七十里路;晚上回到家,她还是坚持看书。


  “我就是从小爱看书,三年级就看当时的苏联小说,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牛虻》等。记得第一本看的是《罂树花开的时候》,而印象最深的却是小学毕业时体育老师送我的《宝葫芦的秘密》。那是一本纯儿童化的书,作者张天翼,讲一个充满幻想、聪明、淘气的小男孩在宝葫芦的帮助下实现愿望,变得勇敢、自律和自信……我初中没读完就当了工人,进工厂两年后就开始把老高中的课本找来自学,凡是能找到的书都看。那时是比较另类,与周围的人有点格格不入……”


  尽管如此,赵素英依然被评为厂级劳模。“评先进有一条硬指标是‘全勤’,我做到了……我是工厂的工人代表,高考复习的时候,白天忙着上班和给工人分房,晚上回去才能看书。有一次等车排队的时候,我发现地上有一张报纸,就捡起来随意翻翻看消磨时间,上面的一条消息居然就是当年的一道高考政治试题。”


  不管是机遇也好,还是天性好学也罢,1977年,赵素英成为人大复校后的首批学生,翻开了她人生新的篇章。
  

白衣飘飘的年代无疑是赵素英心中难忘的回忆。


  “人大当时十分简陋。入学时每人发一个小马扎,吃饭大家都蹲在地上,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都非常感人。当时我们班年级最小的19岁,最大的36岁,都在抓紧每分每秒的时间学习。许多人吃饭在看书,骑自行车都带着单词本。《资本论》是一门挺难的课,不仅要读巨著,还要看参考书,我们把书页都翻黑了……大家聚在一起,都想把‘四人帮’浪费的时间补回来……”


  “还有当时的老师,他们同样经过了十年磨难,重新复课后那种对学生、对教学的态度给我们印象很深。有天晚上,成仿吾校长到学生教室询问我们的学习状况,他顺手拿过一本词典,让当时一位外语挺好的同学背,那位同学面红耳赤,他当时就说:‘娃娃你还差得远。’你想我们在一旁听了是什么感觉?老校长能背词典!这是一种怎样的激励!后来的郭影秋校长也非常关怀学生,非常敢承受压力……想想看,在这样的学校有这样的领导这样的老师,做学生的怎能不感怀激奋?


  按赵素英的话来说,大浪淘沙,十年“文革”沉淀出一批数量不多的优秀青年,他们走进大学,他们都很突出,他们共同进步,他们相互提携。四年后,意气风发的赵素英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定向分配回纺织工学院当了大学老师,正是因为那份不泯的人大情结,两年后,她再度考回人大,攻读经济学硕士研究生。


  1987年,赵素英硕士毕业,此时的她,风华正茂,是一颗冉冉升起的学术新星。

心怀国忧

  

体改所的那段工作经历成就了赵素英一生的传奇。


  在研究生期间,一贯优秀的她就已经做过很多实地调研,发表过不少文章,其中一篇与人合作的有关改革中的企业行为的调查报告,还获得了企业界、新闻界和学术界联合评选的“改革十年”论文奖。


  “当时理论联系实际的风气很浓。我们去农村调查,去中国最边远的地区调查,真的是感触很深。记得一次去江西农村,一位老红军见我们来了,双手颤颤微微地掏出了一个包得严严实实的红布包,打开一层又一层的纸,里面是一块已经变黑的红糖,他用一个缺了牙的瓷碗给我们冲了一碗糖水,那种情景……总觉得这辈子若不能为他们做点实事算是白活了。”


  实地调查使她的文章拥有份量,学术成就给她带来了名气。还没有毕业,当时最火的体改委和体改所都纷纷向她摇起了橄榄枝,经过考虑,赵素英选择了年轻人比较多、思想比较活跃的体改所,并且一去就被任命为副处长。
  

学生时期的调研培养出来的忧民意识,在工作锻炼中扩展成了更为宏观的经济视野。赵素英,这特定一代人的社会责任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

“当时接触的都是国有大企业、大项目。比如,曾策划并参与扬子石化和仪征化纤的重组,做过广东省制糖业的改革方案,搞过广西南宁市和新疆自治区的发展规划……压力很大,但热情不减。我属于比较理想的人,到现在也是。”


  “人不轻狂妄少年”,岁月的磨砺、人生的经验让赵素英变得更加成熟、踏实。“其实每个人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的都很渺小。放在历史的角度上,我们都是沧海一粟,甚至连一粟都谈不上,只是一颗微小的尘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使我真的不敢狂妄。我一直坚持昂着脑袋做事,夹着尾巴做人,这样才能顶得住压力,经得起诱惑。”


  从体改所出来,1992年赵素英调到当时的机械电子工业部。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市场经济的全面建立,几年后,赵素英再次以其特有的方式选择了自己的人生道路——下海。

                    

挥泪下海

是机遇也是命运,是偶然也是必然。不经意间,赵素英又站在了一个令人关注的焦点。


  执掌一家外资房地产公司,有了一个亲手解剖麻雀,实战演练的机会。


  “其实当年下海并不是一个很顺心的过程。当时不少企业挖我,决心下了很多次,有一次甚至吃了‘下海饭’,但回家看到一墙壁的书,就哭了,后悔了。到这家公司走马上任之前,我对老板说:“我来可以,但我有两个原则,必须先说明白:第一,我是中国人,所以有辱国格的事情我不干;第二,我是中共党员,说党性你不明白,说人性应该可以理解,所以有辱人格的事情我不干。他接受了。”


  “我是学宏观经济学的,毕业工作后也一直从事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的研究,但究竟怎样管理具体的企业,自己也确实很想尝试。我当时还有一个想法,不去国有公司,要去就去一家外资公司,用外国人的钱做实验。”


  作为一名牛津大学法律专业毕业的马来西亚籍华人,赵素英的老板也非等闲之辈。他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在中国国内拥有五家分公司,资本金不可谓不雄厚,但初期在国内的投资却并不成功。


  临危受命,公司局面的复杂反而增加了赵素英挑战困难的兴趣;实战拼搏,真正下水后赵素英才深切体会到商海的水深火热。“我有一段时间工作压力真的非常大……这使我对中国的国情和中国人的人性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在赵素英看来,中国的法制建设亟待完善;企业经营最重要的不是产权,而是组织。有的企业产权明晰后一样解决不了问题,而与组织建设相关的管理制度、监控体系和监督制度才是关键。“我们公司在国内现在的情况是,天津的事情解决了,广东的问题解决的差不多了,北京基本理顺了,上海的业务开展起来了。”


  打拼六年多,赵素英,以其专业的精神和冷静的头脑在房地产这一迥然不同的商业领域站稳了脚跟。不靠华丽的包装,不靠虚假的欺骗,朴素无华的赵素英只想经得起时间的推敲,只想要踏实做事和认真做人。


人生回眸

“冷水泡茶慢慢香”,不修饰、不华丽的赵素英从来就不想展示什么。


  “从父母、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是一个产业工人的后代,我有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和一群非常好的老师,他们的关爱,他们的治学为人熏陶着我,潜移默化。”


  “纺织厂给了我很好的锻炼,它教会我遵纪守时、一丝不苟地工作。


  “上大学是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没有人民大学的培养,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工作中我不希望大家以一种女性的视角来看待我。生活在一个男性为主导的社会里,只能靠能力消除大家的顾虑。”


工作中的叱咤风云和平时对于自己个性的修炼包容了赵素英阴柔的一面,使之更多地以中性角度示人。一路走来,当青春的脸上留下岁月的痕迹,赵素英在收获的同时也充满感慨:“对于一个女人来说,年轻时如果追求事业,稍不留意就会牺牲个人的感情、家庭……如果重走一遍,在生活上我会有更多的追求。”


  也曾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青春爱情,也曾有过诗人般理想的浪漫激情,至今仍然单身的赵素英更看重生活的质量:“对于生活我不想将就……我喜欢好书、雅乐、美食、佳画、奇山水,我有三个很可爱的小侄子、小侄女,我经常带他们出去玩。爬山是我很喜欢的一项运动,北京周边的山和长城我几乎都爬遍了。”


  “看书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什么书都看,历史、文学、经济、哲学和自然科学……我将来还是要回到学术研究上去,像弗朗索瓦•;;; 魁奈一样。”


  社会在变,生活在变,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在悄悄改变。每一代人都有他们的特质。赵素英说,有得必有失,两利相权取其重,“我很感激生活,感谢我所处的时代”。

                     

寄语母校

  对于人民大学,赵素英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她反反复复强调的一句话就是“人大培养了我”。


  对于母校目前的地位和状况,赵素英和众多校友一样,心中略有不平。“人大在参与竞争的过程中应该更讲究策略。我们有我们的优势,可以拿自己的好马跟别人的中马拼,拿中马跟别人的劣马拼,所谓‘田忌赛马’,最终占据优势。”


  “对于一所大学,上面决定资金,下面决定声望。人大虽然没有出国家级领导,但一直是国家公务员的摇篮,我们可以通过扩大社会影响提升我们的地位。”


  “人大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当今一些所谓的学术大师其实并没有自己的学术特色。许多‘学术名人’之所以出名,更多的是靠他们研究的课题,特别是靠他们所在的单位。人大完全可以更沉稳扎实一些,更平民草根一些,通过设置有特色的专业,培养有特色的学生,挖掘有特色的课题,拿出有特色的成果,引起国家的重视,引起国内外有关方面的重视。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欠缺发掘。当今社会正处于‘非典型’状态,像‘非典型’的战争状态、‘非典型’的经济状态,‘非典型’的国家安全状态……不确定因素越多,可把握的机会也会越多,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


  “作为一名人大校友,我很愿意将来有机会能为母校做些事情。”

校友是母校的财富,但愿人大能如你我所愿,乘长风破万里浪,迎接新世纪的骄阳。

(编辑:戴甜)


编辑:人大新闻网